时间: 2024-11-14 17:32:39 | 作者: 回转窑设备
“一个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钢铁,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钢铁材料面临其他材料替代压力显著增大的今天,钢铁+铁矿产业链生态圈的合作更重要。”11月7日,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第二届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上如是强调。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然而,正如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发布的《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倡议》所说,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禀赋差异较大、供给和消费衔接不紧密,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一天比一天突出,注定矿产资源供应链生态更加多元、更趋复杂。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打造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是全体钢铁人汲汲所求。在此次大会上,生态圈主体企业集智共谋“共赢链”构建之策。
以钢铁行业最近的经营情况为例。前3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同比下降0.8%,钢材市场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下降7.67%,钢价降幅明显大于矿价降幅。钢协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远远低于上游主要资源企业销售利润率,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钢铁行业经济效益的持续下降,势必影响企业产品研制、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职工待遇的投入,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这迫切地需要产业链合作伙伴的高度关注。”姜维指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经理郭斌认为,以钢铁为代表的下业持续低“冷”,可能传导至全供应链。“铁矿石占铁水成本比例>50%,上下游企业如何建立合作共生机制,携手渡过寒冬是当前的突出挑战。”郭斌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从长远的角度做了分析。“多种方法预测表明:未来25年(2025-2049)我们国家粗钢需求量约为200亿吨左右,超过过去75年总和。”他分析道,若全部用铁矿石生产,则需要铁矿原料(TFe62%)320亿吨以上;若全部用废钢生产,则需优质废钢200亿吨以上。根据我们国家废钢的供应趋势,粗略估计未来25年(2025-2049)我国将消耗铁矿原料160~200亿吨左右(产钢100~120亿吨),消耗废钢原料100~80亿吨左右(产钢100~80亿吨)。“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部署,以确保中国钢铁生产的安全和‘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姜涛认为。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供应链稳定面临的挑战也不可以小看。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新川认为,风险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的关键矿产资源战略。“近年来,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多元化及‘去中国化’。一些资源国通过提高特许权使用费、税收政策以及出口管制等手段,增加了外资企业在矿产开发中的经营成本,推升关键矿产的国际市场行情报价,直接增加中国的进口成本。与此同时,海外矿产投资的风险也在持续上升。”他引申道,这就导致在地位博弈上,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陈新川表示,与庞大的进口规模相比,中国在供应链上的软实力仍显不足,尤其是在运输权控制方面。“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CFR条款的比例已超越80%,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简单的点式采购,缺乏跨国企业的链式思维,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参与度不足。此外,尽管近年来中国干散货远洋企业的运力规模有所发展,但与庞大的运输需求相比,船队规模仍然偏小而且分散,对大货主和整个供应链的保障能力亟待增强。”他强调。
世界上没有国家可以完全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这决定了矿产资源供应链必须是全球化的。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矿产资源供应链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如何加快变革,更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把握未来发展先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广,以科技赋能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克服狭隘的逆全球化思维,坚定走好合作共赢之路,是需要供应链各方共同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钢协会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董事长姚林指出。
链上共赢并非易事,有部分老生常谈的行业痛点始终未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如何解好这道复杂且具挑战性的必答题,考验生态圈企业的智慧。
姚林认为,要积极对话、精诚合作、砥砺前行,推动产业生态由获取独占性利益的竞争式,发展为共生共存的竞合式,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新路径。
郭斌提出,要积极成为供应链和谐生态的建设者,携手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挑战。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上下游企业要坚持共建共治理念,坚定维护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继续深化矿产资源供应链国际合作,找准生态圈伙伴协同发展的契合点和发力点,通过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创造更大价值,携手把蛋糕做大。第二,要坚持利益共享,争做文明和谐生态圈的倡导者,既规范自律、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又互利共赢、构建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公平合理的价值分配的方法,携手把蛋糕切好,将矿产资源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
在姜涛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确认和保证钢铁生产安全和‘双碳’目标的顺利实施,应该从拓宽进口来源、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废钢用量、提高已查明难处理铁矿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原料品质等方面,发力解决我国当前的原料问题。”姜涛表示。
“要自觉成为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维护者,以良性竞争激发供应链内生动力。”郭斌强调。当前,供应链部分环节“散、乱”问题难以根治,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问题依旧突出,导致企业纷纷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困境,亟须打造更加阳光透明、公平高效、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上下游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此,郭斌建议:一要优化完善形成科学定价机制,从铁矿石入手,供应链各方携手制定和推动更能反映产业供求关系,并兼顾上下游长期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定价机制。二要规范市场秩序,共同构建维护供应链利益的市场化自律机制,自觉成为行业自律的引领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监督者。三要携手参与交易买卖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上平台,加强交易买卖平台一站式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共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是关键一招。“要携手构建更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在数据共享、体系共建、标准共用、绿色转型等方面加强唇齿相依的交流合作,一同推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姚林表示。AI探矿、装备智能化、贸易模式创新等已成为新技术赋能矿产资源供应链的现实例证。
“数字化是矿产资源供应链高效运转的保障。”陈新川从大宗商品运输的角度提出构建行业新生态的思路。据介绍,近两年,中远海运散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GSBN平台,已实现区块链电子提单的规模化应用,并在西非铝土矿运输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供应链各方的数字化协作具有了可行性。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还能够预测可能会影响供应链稳定的事件及概率,提升整体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他强调,目前,矿产资源供应链的数字化普遍局限在行业内,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方面依然缺少实质性突破。钢矿业和航运物流业应当超越传统的点对点资源共享,转而实现全链路过程的共享,确立数据共享标准,建立相互连通机制,提升整体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此外,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趋势,也将带来供应链业务结构的变化。姚林指出:“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动汽车等行业蒸蒸日上,新能源矿产资源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应把握机遇开辟新的动力源,共同打造更具活力、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矿产资源供应链。”陈新川表示,钢铁业与航运物流业是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自身减排,也要彼此配合,实现全产业链的减排目标。
铁矿石储运也是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一环。据介绍,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积极构建矿石储运“新体系”,即以曹妃甸矿石物流园区为核心,京唐港、黄骅港、邯郸矿石物流园为支撑的矿石储运体系。其中,曹妃甸矿石物流园区、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物流园、邯郸武安保税物流园区功能提升项目共计新增堆存能力5050万吨,京唐港大宗散货物流园项目新增中转能力2500万吨,将大力赋能更具活力、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矿产资源供应链的构建。
辨方位而正则,明大势方致远。在逆全球化和趋于不稳定的当今世界,在矿产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下,相信一定能合力构建起和谐稳定、合作共赢的全球矿产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