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大型回转窑、球磨机、除尘器、破碎机设备生产制造商!

郑矿机器

【优秀作品】我与覃塘乡村振兴的小故事

【优秀作品】我与覃塘乡村振兴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26 | 作者: 新闻资讯

  

【优秀作品】我与覃塘乡村振兴的小故事

  前些天,我收到了覃塘区政协及覃塘区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一封约稿函,说是在覃塘建区二十周年区庆之际,社会各界人士共话“我与覃塘的故事”以志之。一时间,思绪万千起,故事难下笔。

  说什么好呢?因为我就职于贵港甘化公司,公司就坐落在覃塘辖区内,它的前身追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直名“覃塘糖厂”,如今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覃塘区每年百万吨原料蔗的压榨制糖,关系着千家万户计达几个亿的年收入,那是蔗农的甜蜜生活根子,是公司的甜蜜事业,公司与覃塘,我与公司,彼此相联是伙伴,好像没什么好说的。非要说来,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蔗区的建设、为了蔗农解忧难,也有一些故事耐人,如抗击疫情期间我把控好公司生产与蔗区蔗农良性互动及其艰辛,如为覃塘区樟木镇捐资100万元“金秋助学”行动,等等,但说不好又恐有“炫耀”之嫌,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想起2022年5月的某一天,贵港市乡村振兴局、贵港广播电视台邀我讲《我的乡村振兴故事》,故事就是以覃塘为原型,我就讲这个小故事吧。

  大家好,我是甘化集团常务副总裁曹林希。很高兴今天能作为“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的爱心企业代表,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我的乡村振兴故事。

  迎着五月明媚的阳光,一架无人机在覃塘区樟木镇甘化显滕基地腾空而起,沿着利用GPS定位事先设计好的运行路线,对着万亩蔗田开展施肥防虫害作业。随着操作员高低起伏的操控调节,无人机精准均匀地喷撒着药液、肥料,不但减轻了人工负担,并且通过雾化极大的提升了施用效果。眼前满眼盎然的绿意,片片动人的蔗田,展现的不只是甜蜜的事业,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时光倒回十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我满怀理想从上海回到覃塘,心情是澎湃的,但下乡的路却是颠簸而又泥泞的。看着一辆辆满载甘蔗的车辆摇摇晃晃,艰难地避开雨后一个又一个凹凸不平的水坑。我知道,这些坑坑洼洼的“四头堵”道路,不仅影响着村民的出行安全,更严重阻碍了乡村的发展步伐。从那时起,每年的修路投入都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十年来从不间断,累计投入约500万元。我坚信只有道路通畅了,产业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足。从此,这份甜蜜的事业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十三五”期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全区糖业开启了“高糖高产糖料蔗基地”建设之路,甘化的甜蜜事业也从此走上了新的征程。2016年,我们在覃塘区拿下了7000亩的流转土地,成为了贵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企业。为了积极引导蔗农参与“双高”糖料蔗基地的建设,我和团队昼夜不分地开会研究,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制定了一系列资金补贴、农资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既给农民种植甘蔗提供全方位的物资支撑,也注重农民种、管、收全过程的问题解决;既为农民种植的解决资金技术问题,也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为了品种的挑选迭代,我抱着啃硬骨头的态度,和团队多次前往先进的兄弟糖厂调研学习,在向资深糖料蔗种植专家取经问道、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地了解了不同品种的生长状况之后,大胆决策,决定投入3000多万元外购优良蔗种补贴给蔗农。为摆脱糖料蔗生产“靠天收”的被动局面,解决蔗区水源不稳定的“卡脖子”问题,确保生产期的灌溉用水量,我反复地实地勘查了地形,再组织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打井找水、铺设管道引水工程的同时,引入了精准化智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种苗解决了,资金到位了,水源保障了,技术提升了,蔗农都表示产业的发展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种植甘蔗的信心。随着当年双高基地最高平均亩产8.5吨以上的消息不胫而走,掀起了双高基地建设的高潮,也给后来的全程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甘蔗种植区域内高产高糖品种比例占98.5%以上,建设“双高”基地将近4万亩,发展规模种植大户近百名,实现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良种化、规模化的发展。2020年12月2日,覃塘区为全国糖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落实现场会设点之一,甘化集团公司作为推广的典型作经验发言。

  我深知,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成果,产业必须加快提档升级,其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为此我持续加强团队里科技队伍的建设,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的同时,向产业的广度深度进军,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多元化,深挖农产品加工的价值,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的附加价值的甘蔗产品,如甘蔗植物细胞水、膜过滤红糖、益生菌等,先后荣获国家8项发明专利技术。同时,组织农业技术员大力推广高糖高产糖料蔗品种,无偿提供甘蔗种植技术,打破了专家和蔗农“隔河相望”两头急的困局,培养了大量蔗农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为蔗农稳定经营、持续增收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一路走来,我看到产业带给乡村的变化,蔗农们的楼房高了,路好走了,笑容多了,口袋鼓了,日子更甜蜜了。“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作为一个生于贵港干在覃塘成长于公司的“覃塘人”,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责任和担当作为人生的底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挑重担,用我的执着、我的奋斗、我的心血汗水,推动甜蜜事业强起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着迷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就是我与覃塘的故事,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故事或许不是很动听感人,但却是真人真事,曾是我的真心真情付出。

  放眼今天,覃塘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措施有力、成效凸显。据有关信息报道,2021年2月中旬,在全区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及“千企连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利用100天时间全方面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建成“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提升示范带、示范点和4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2021年4月8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到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杨屋屯、三里镇三里社区罗村屯,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貌提升等进行调研。同年4月27日,贵港市召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为现场点之一。这真了得。

  历经艰辛坎坷和努力奋斗后取得的成就,更让人有一种苦去甘来的欣喜与愉悦。虽然苦过、难过,但看到初心在变为现实,为之奋斗奉献过的覃塘各项事业正在蒸蒸日上、蒸蒸日上,我信心百倍,愿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甜蜜幸福的明天!

爱游戏平台app官方下载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