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秦国逐渐兴起,经过改革国体,推行法家思想,加强军事力量,最后由秦始皇,
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冲突碰撞中,农民经常面临着以巨大的成本与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进行斗争的风险。
草原人的优势就是他们拥有强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用低廉的成本,掠夺农民积累的财富。
如果农民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他们所能得到的好处和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是微乎其微的。
长城的修筑,除了在军事上起到了防卫功能外,还是体现了秦代实力、维护了国家安定和统一的一项重大措施。
秦始皇期望通过修筑长城来增强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威慑作用,来保证中原的安定。
长城的作用就是一旦有异族入侵,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出信号,调动军队,以最快的速度防御,就算能越过长城,守城的士兵同样能居高临下斩杀敌人。
长城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等15个省份和自治区,总长21196.18km,其中现存的包括城墙、关堡在内的长城本体共计43000多个。
长城绵延万里,起始点自然不一般,在这里,它的西面直到塞外荒漠,东面则一直延伸到大海,也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技术的加持,人类获得原料的方式十分简单,而且,秦国统一之后,战争才刚刚平息,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百姓们的生活也是百废待兴。
为加快建设进度,秦始皇还专门颁布《秦律》,制定出一套严厉的法令,约束修建长城之人。
在秦,平民犯法,轻则服苦役,重则罚款,无力缴纳罚款者,将被视为欠下的债,最后以苦役来偿付,而这些人,就是是统治阶层最强大的人力资本。
在修建长城的时候,还对这些苦役的刑罚取了特殊的罪名,为“城旦”,意思是违反规定的男子必须顶着严寒和酷暑,为修建长城出力。
除了那些被贬为“杂役”的人,还有之前击败了匈奴的三十万秦军,以及大部分的平民。
传说当年长城修建过程中,一位老者和他的孩子一起参与修建,结果因为他的孩子消极怠工,没有及时到工地干活,结果被当场斩杀,连带着那老者一起被杀了。
在匠人们的雕琢下,一块块地打磨,形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墙,这样的石墙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而且还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地形进行调整。
检查官对砖头的检查也很严格,四个新砖头并排摆放,然后对着最上面的一块砖头猛砸,一旦有一块砖头碎了,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经此制砖匠的所有砖都未达到标准。
秦律的严厉,让人毛骨悚然,制造劣质砖头的人,下场都很凄惨,最好的结果,就是把他们的鼻子挖掉脸上刺青,严重的甚至会要了他们的命。
通过这样几乎是最原始、最严格的筛选,最终制成的优质砖块才可拿来建造长城了。
一年之中,四季不同,长城上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应付寒冷和炎热,更要应付也许会出现的各种极端天气,比如大雪、暴雨,不论是什么样的困难都必须要做好的,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否则会影响到长城的建设。
工地上的工人们都被士兵们时刻监视着,他们日夜不停的在这里巡视,就为了监督工人们有没有偷懒。
而且,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建造长城的时候,若是有人生病了,出了什么事,士兵们也不会让他们好好休息,反而会让他们拖着生病的身体,去接着建设长城。
另外,秦人还使用一种特别的胶粘材料,以保证长城的稳定,并避免墙体的剥落与变形。
它是由糯米做成的,不过在当时,这样的材料制作成本相当高,不但是由于它的原材料是糯米,而且它的制作的完整过程也相当繁琐。
要制作出糯米糊,首先要在高温下将糯米烧成凝胶,再加入熟石灰和砂石,不断地搅拌,直到变成浆糊,才能起到砌砖的作用。
这些工序全靠手工,而与稻米同样宝贵的糯米则是用来做胶的原材料,这种粘合剂对于长城的稳定很重要,但是花费却是难以估量的。
根据历史记录,秦始皇花了五年时间修建长城,仅仅在军队方面就投入了三十万人,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的男人总数的1/10。
若是算上被强迫去做苦役的囚犯,还有被强行征召来的平民,恐怕有数百万之多。
哪怕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没有人敢说一句话,否则的话,他们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即便是农夫,也不例外,为修建长城,每个家庭都要派遣少数的青壮年,参加一年的修建工作,每天都要经历酷热和寒冷。
还有一个有关万里长城建造的残酷故事,说是秦始皇是利用“打生桩”来建造长城。
相传,这样的做法源自于鲁班所著的《鲁班书》,其核心是以活人与土石混合而成,用以建造建筑的根基。
如此残酷的手段,让秦始皇一开始还有些迟疑,不过,有方士认为,以人为祭,建造建筑,乃是古代殷商时期就有的一种仪式,否则,既不能平息地方上的鬼神,又不能够确保长城的建设。
秦始皇听了方士们的讲解,最终选择了“打生桩”来修筑长城,“打生桩”便成了长城建设所必需的工具。
关于万里长城“打生桩”这一残忍的做法,固然是后世杜撰出来的,但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长城修筑的历程并不比当时要惨烈多少。
长城的一砖一瓦的后面,凝聚了许多被征收劳役,忍受苦难的人民的鲜血和生命,他们用鲜血、艰辛和苦难筑起了长城的根基,让这座世界奇迹一直矗立到今天。
长城不仅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防御线、一座古老的堡垒,更是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以及古老文化发展的重要证明。
史学家曾经设想中国没有长城:假如秦始皇没有修建了万里长城,假如后来的中国没有不断地修补着广大的边境。
中华文化可能在北部的游牧民不断地影响下,最后改变发展轨迹,正如欧洲的历史一样。
长城并非单纯的军事防卫,还是中国历史上的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动力,长城把中原和边境连接起来,成为货物、文化交换的纽带。
长城周围的市场和商业十分发达,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各种族之间的交往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长城建设与养护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与资源,也受到了不少的怀疑与批判,但是它所创造出来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却是不容忽略的。